夏循彪,1979年初生于洪湖岸边的福田寺镇一个理发师家庭,祖父是教师,他三岁时不幸患小儿麻痹症致左腿残疾,从此只能靠拄拐杖生活。1992年至今,创业22年,他从修理工成长为一名有爱心的企业家,目前拥有两家店子,近500平方米,资产近400万元。
父亲夏苍柏育有三子,夏循彪小,两个哥哥一直想养着他,不想让弟弟吃苦,残疾人的生活困难,但他从小就有一颗倔强的心,“青松虽不好看,却从一棵树苗能长成苍天大树,不畏惧风雪,傲身挺立在四季的大地,我虽身体残疾,但智力不残,我一定会比别人做的更好,必须好”。夏循彪的眼神里透着坚毅、执着,那双眼睛给人一种鼓舞的力量。
电器修理之路并不轻松,每天从老街走到修理店要走三里多路,一年半的风雨兼程,一年半的汗水和眼泪,让他愈发勤奋。遇到刮风大雨,一身稀泥,遇到不懂的知识,缠着师傅教到深夜。他的好强精神打动了师傅,一年半载,师傅倾尽技艺相传。
“学就学好,学出成就,学修理的那段日子,在哥哥家搭伙吃饭,基本上不吃早餐,吃快餐的日子是难忘的。”夏循彪说。
在陈安师傅处学艺后,他到县城区团结村找刘经高学艺,学修彩电,住在哥哥家,每天哥哥送他到刘师傅家,中午步行到教育巷吃两元钱的快餐。
艺成归来,到福田老街经营一家维修店,修黑白电视机和老式彩电机,因技术好,收费合理,经常上门给客户维修,深得乡坊邻里好评。在炎热的天气里,客户忙着割谷,电视机坏了,没时间送到镇上,他会背上工具去修。三年的时间为他赢得了人生的桶金——2万多元。修理时一忙一夜,在忙碌的时候,他深深感受到修理之路的艰难。
修电视机生意很好,但看到有人用手机,因手机故障到县城区找人修,甚至到厂家修了后再返修,他意识到这是一门好手艺,把家里的店子请哥哥照看,他独自前往省城拜师学艺。学艺要5000元学费,面对这笔钱他开始犹豫,深知赚钱的艰辛。他在修手机师傅旁边瞟学了三天,三天的时间他居然学会了。手机维修难的是植锡,从省城带回《手机杂志》,自学一星期,边修边学。为本地手机用户解难的同时,他的技术越来越好,生意也越做越大。2003年,朋友介绍项阳村女青年苏艳娇与他相识,恋爱之路并不轻松,“他脚有问题,现在生意刚起步,以后怎么生活,能不能养活你?”面对家人的质疑,苏艳娇坚定地选择了他。“我只是脚有问题,智力不比正常人差,我要好好做生意,比别人更强。”一颗勇敢的心,激励着他一路前进,爱着他的女友,也成了他坚强的动力。22年的创业之路,用爱心回馈社会,是他的为人准则。他用爱心温暖着福田寺镇特困儿童的心,用自身的行动感染身边一群残疾人。22年来,他共捐爱心款4万多元,电视机28台,冰箱20台,爱心书包1000多个。
“情系教育,捐资助学,用实际行动真心回报社会,为教育的发展献爱心、做实事,是致富思源、乐善好施的优良品质,我希望更多的人拥有一颗爱心。”夏循彪说。